關於林明發特聘教授的英文維基百科 (About the English Wikipedia Page of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Ming-Fa Lin)
這裡分享一下獻慶幫指導教授林明發(發哥),建立英文維基百科文本並投稿成功的過程。
由於發哥非常低調,也不像其他教授會寫一些簡短的CV放在期刊論文用(例如: IEEE期刊上常看到的作者介紹)。當時為了發表奈米石墨帶的回顧文章,獻慶特地去幫發哥寫了一個通用的小介紹,用來放在論文上。後來研究室其他文章或書籍中的介紹,大致上也採用這個版本。
至於要寫維基百科的文本,可能有人會說,拿發哥的CV來就好,他的個人網頁上有CV。
現實如果有這麼”美好”的話,事情就省力了。發哥的CV可沒有辦法滿足維基百科的要求。直接剪下貼上的話,那就”慘不忍睹”來形容。退稿率就不提了。
只好全部”打掉重練”!
寫維基百科的重點
寫維基百科,有一個重點。
所有寫上維基百科的內容,都要有資料佐證。
也就是說話要有憑有據,講的話要有資料證明,才算數。就算講的內容是真實的,但沒有資料佐證,維基百科也很可能不買單。
這跟寫論文差不多,所以會寫論文的內容,就會寫維基百科的內容。只是寫的技術語言不一樣。
寫論文的人可能會習慣寫$LaTeX$語法,但維基百科有自己的語法。
準備英文版資料
從獻慶以前幫發哥寫的期刊用英文小介紹開始,慢慢加料。發哥的照片則使用當年在回顧文章中用的那張。
英文版內容,總共分成幾個區塊:
- Brief description (Top). 基本上,使用獻慶以前幫發哥寫的期刊用英文小介紹,再加上下面幾個區塊的資料小整理,濃縮在這個區塊。
- Education. 這個畢業學校,資料還算好找,直接找碩論跟博論的當參考文獻就差不多OK了。
- Professional experience. 這個使用發哥官網CV裡面的資料,參考文獻使用國科會的出版品,就OK了。
- Research fields. 把發哥主要的研究領域列出來,就OK了。
- Honors and awards. 由於發哥的CV裡面都不寫這塊。差點找不到資料。後來在國科會的出版品慢慢挖出來。當然,最亮眼的莫過於2023年獲得”2022年全球前2%頂尖科學家“表彰。
- Research projects. 直接使用”政府研究資訊系統”資料庫,直接把計畫案列表出來後,整理。
- Selected publications. 300篇文章太多了,難以整理。直接貼上發哥的Scopus跟Google Scholar連結。選擇出版品方面,則參考發哥CV裡面的書籍列表跟回顧文章列表。
- References. 參考文獻的格式,要使用維基百科的語法。
- External links. 由於成大圖書館有採訪發哥,這裡就列出一些YouTube影片連結。
- Categories. 根據發哥的身分屬性,選擇合適的分類。
前前後後,資料大概準備將近兩個月。
使用這種格式的方式,是基於系統化整理資料,容易在小區塊的架構下,去把資料整理好。也方便後續進行文章撰寫。
將資料寫成英文版維基百科格式
英文維基百科有自己的技術語言跟書寫習慣。
進行寫作時,可以參考官網的說明檔,跟一些範例檔,再配合自己的書寫習慣。慢慢調整版面。
這個工作跟資料準備是同時進行,才沒有浪費掉太多時間。
如果不想要浪費太多時間在Wikipedia上compile看preview檔。建議可以在本機電腦安裝Visual Studio Code
,有支援*.wiki
檔的compile (或使用其他有支援*.wiki
檔的IDE),在本機電腦上compile,效率會好很多。
投稿英文版維基百科,進行審稿流程
2024-04-17 星期三
在Wikipedia上compile看preview檔,確認好稿件OK後。
直接按Submit
進行投稿。
投稿完後,原本稿件頁面的畫面上頭會顯示一個黃色方框,表示等候審稿中,目前共有2411件等候審稿(這個數字不是定值,常常會跳到不同的數字),大約需要兩個月的時間。要注意維基百科的審稿並沒有按照順序來,所以不見得會兩個月就會正常審到。
Review waiting, please be patient.
This may take 2 months or more, since drafts are reviewed in no specific order. There are 2,411 pending submissions waiting for review.
- If the submission is accepted, then this page will be moved into the article space.
- If the submission is declined, then the reason will be posted here.
- In the meantime, you can continue to improve this submission by editing normally.
審稿模式是採用Open review模式,而非一般學術期刊用的Single-blind review模式。
所有作者與審稿人,雙方在審稿中的對話都會開放在Wikipedia網路上。
當文章在審稿階段,維基百科會將文章標題前面會加上Draft:
,表示是草稿。
以本文為案例,為Ming-Fa Lin
,但在審稿階段,文章標題為Draft:Ming-Fa Lin
,這點可以在審稿時給的連結也可以發現。
審稿時的文章標題跟連結:
Draft:Ming-Fa Lin
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Draft:Ming-Fa_Lin
(由於該文章已經被接受成為正式文章,所以該連結會直接連接到正式文章,目前已經看不到Draft:
字樣。)
若審稿人正在進行審稿,則該草稿上面會顯示淺藍色方框,表示正在審稿中,請勿更動該稿件,以免多人同時修改,造成衝突。
整個投稿流程,有機器人們幫忙,把文章中的語法小錯誤、或冗餘資料刪除。
而資料可信度跟和理性的部分,則是由真人擔任審稿人來進行。資料如果有缺漏,審稿人會直接點出。補上資料後,再通知審稿人看稿。繼續討論。
(當然,全程英文對話。)
在過程中,可以感受到審稿人的”嚴謹度”,資料不完全,或可信度不高,他就不理你了。所以要按照要求給資料。然後,繼續討論。
整個流程發生什麼事,都會記錄在維基百科的使用者頁面跟該文章的頁面上。公開透明。
投稿成功
投稿成功後,會在自己的維基百科使用者頁面,顯示一個綠色方框,通知稿件已經投稿成功。
這次投稿,從4月17日開始投稿,到4月26日稿件接受,不到10天的時間。快得有點超乎想像,比原本預計的兩個月快太多了。
可見,好好與審稿人討論,並依據建議,修改文章及補充資料,可加速審稿完成速度。成功投稿。
而投稿成功後,林明發特聘教授的英文維基百科,標題前面的Draft:
字樣就會被移除,轉成正式的標題Ming-Fa Lin
,而連結也變成
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Ming-Fa_Lin
GOOD! ^_^
投稿冏事
在填寫發哥的分類時,把”Category:21st-century Taiwanese scientists”誤寫為”Category:21th-century Taiwanese scientists”。
就寫錯兩個字元(“21st”誤寫成”21th”),Wikipedia系統就找不到分類了。
我還因為找不到分類,就自己創了這個分類,接著就被編輯快速刪除。冏!
後來搞清楚是自己打錯字後,重新寫上”Category:21st-century Taiwanese scientists”,搞定。
現在發哥在這兩個分類都可以看到:
Wikipedia: Category:20th-century Taiwanese scientists
Wikipedia: Category:21st-century Taiwanese scientists
感想及感謝
- 感謝王欲銘、黎維邦於蒐集資料的過程中討論。
- 感謝維基百科的真人編輯群及機器人們,有他們大大小小的建議跟審查,才得以順利發表。
- 雖然是件小事情,但處理起來卻不容易。例如敏感資料處理。
- 獻慶的博士班指導教授,是個努力的好人,也相當照顧學生們。他值得一個維基百科來紀念。
- 人生在世,資源有限,能幫的不多。可以做到的事情,就盡力吧!
- 現在在英文維基打還沒完全打完
Ming-Fa Lin
全名,就會跳出發哥的查詢結果,爽! - 也許在未來,發哥的小朋友,在尋找發哥的生命軌跡時,他的維基百科是另一個起點。
- 發哥有太多故事,但有許多東西,是無法寫上維基百科。很多人也許會覺得發哥還有更多故事,但也要找得到佐證資料,找不到就不算了,很有可能會被當作”小說”。維基百科不會放任正是條目上,放小說。
發哥留下自己存在的軌跡,我相信他的學生們,未來也會有自己的故事!
鍾獻慶
相關Po文
相關連結
Wikipedia: Ming-Fa Lin
國立成功大學理學院: 【恭賀】本院陳泉宏、張為民、林明發、許進恭、林弘萍、陳淑慧、葉晨聖、孫亦文、張泰榕、鄭沐政、陳昭宇、吳品頡、黃勝廣、李亞儒教授榮獲2022年全球前2%頂尖科學家
Wikipedia: Help:Your first article
Leave a comment